(1)病癥 真菌性病害。受害部位初期出現圓形小斑點,后擴展成黑褐色,嚴重時莖葉變黑枯萎。
(2)發病規律 以分生孢子叢或菌絲體在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菌絲或孢子在病殘體上可存活6個月;病菌還可產生厚垣孢子及菌核,渡過不良環境。翌年產出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飛濺傳播,進行初侵染;病部新生的孢子,進行再侵染。在生長季節,再侵染多次發生,逐漸蔓延;病菌侵入后,潛育期一般6~7天,高濕或通風透氣不良易發病。溫差大有利于發病。
(3)防治方法
①栽種前去除病鱗莖,并實行輪植。
②一旦發現有呈該病癥狀的芽或花苞,立即除去,以控制病害發展。
③栽種前將鱗莖放2%福爾馬林液中浸泡30分種,晾干栽種,以減少殘留病菌。
④生長期可噴灑80%撲海因l000倍液或50%逮克靈2000倍液或50%多霉靈l000倍液。
· | 單叢孤植一般適用于體形較大、色彩鮮艷、葉形奇特、適合獨立觀賞的植物類型 | [2021-3-30] |
· | 水生植物的對稱與平衡 | [2021-3-30] |
· | 本著經濟性原則進行水體景觀建設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明智的舉措 | [2021-3-30] |
· | 綠化水生植物配置原理的安全性原則 | [2021-3-30] |
· | 植物材料的質感是指植物表現出來的質地 | [2019-2-17] |
· | 在進行水景植物的配置時,要將植物的香味作為計劃的一部分 | [2019-2-17] |
· | 水生植物通過其葉色和花色的調和和對比組合,可以表達或熱烈、或寧靜、或開朗、或內斂的情緒 | [2019-2-17] |
· | 水生植物景觀配置除了遵循乎面上圖案美觀、線形流暢等美學上構成原則以外,還應考慮立面上的景觀與群落層次的合理配置。 | [2019-2-17] |
· | 水生植物的平面設計 | [2019-2-17] |
· | 景觀環境建設的經濟性原則 | [2019-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