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邊植物配置
水邊植物配置
水體邊緣的植物配置既能裝飾水面,又能實現從水面到堤岸的過渡,在自然水體景觀中應用較多。
(1)水邊植物配置要與水域大小及建筑等環境相一致。比如在居住區,由于住宅建筑物較多,植物群落的林冠線——即植物群落配置后的立體輪廓線考慮與建筑的整體輪廓線及水體相協調,使植物能成為建筑和水體的過渡,在居住區內要減少密植高大的喬木,以防日照的不足,高大的喬木宜孤植成為主景樹。較多的采用花灌木、易于水畔生長的草本植物。
注意植物的季相色彩,淡綠透明的水色,是調和各種園林景物色彩的底色,如水邊碧草、綠葉,水中藍天、白云。但絢麗的開花喬灌木及草本花卉或秋色卻具襯托的作用。昆明翠湖公園種植在水池邊的滇樸,深秋滇樸葉已金黃,婆娑的枝條像一條條手臂遮住整個水面,綠水與其倒影的色彩非常調和。
(2)在水平結構上,采用多種類混植的形式,并形成一定規模,注重整個水景植物群落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在垂直結構上,采用林冠層、下木層、灌木層和挺水層、漂浮層、沉水層等多層次組合的形式,創造生態效益更好,各種動物、微生物的棲息地。水生植物栽植要求以叢為單位,以不等邊三角形為基礎栽植。主叢要求數量多、株形高大;副叢次之;次叢數量少、株形短。主叢與次叢形成不等邊三角形短邊,兩者與副叢形成兩長邊。
(3)無論大小水面旁的植物配置,與水邊的距離要求有遠有近、有疏有密,留出透景線,配置時,可選用高大喬木,加寬株距,用樹冠來構成透景面,樹下還可配置座凳與人休息和觀景。一些姿態優美的樹種,其傾向水面的枝、干可被用作框架,以遠處的景色為畫,構成一幅自然的畫面(圖7—32)。探向水面的枝、干,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尤其似倒未倒的水邊大喬木,在構圖上可起到增加水面層次的作用,并且富具野趣。
相關新聞: